近日,市二中院审结两起工商银行上海市青浦支行诉上海康虹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等新型保理贷款合同纠纷案。两案中,康虹公司因融资需要,以其对大润发公司的应收债权向工行青浦支行申请有追索权的保理融资,并与之签订保理合同。之后,康虹公司向大润发公司发出《更改付款账户申请》,要求大润发公司将货款结算账户变更到康虹公司在工行指定账户。工行青浦支行就合同项下债权转让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办理了应收账款转让登记,但双方均未明确通知大润发公司债权转让的事实。保理合同到期后,大润发公司、康虹公司均未付款,工行青浦支行诉至法院,要求各方履行相应责任。原审法院判决康虹公司向工行青浦支行承担保理回购责任,驳回工行青浦支行要求大润发公司支付货款的诉请等。判决后,工行青浦支行不服,向市二中院提起上诉。市二中院经审理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据悉,目前黄浦、青浦、普陀、长宁、宝山等多家法院开始出现类似银行保理合同纠纷诉讼。此类诉讼从无到有,再到多点频发,说明中小企业与银行通过保理渠道进行融资的风险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局势下逐渐凸显,有待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