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治焦点 > 热点新闻 >

律师进驻社区 搭建惠民平台

时间:2012-11-12 14:11来源:上海刑事辩护网 点击:
近年来,全区共有430家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结对子活动,为结对子单位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律师热衷于公益事业,他们不断地创新法律服务形式,并努力探索和创新更为宽广的惠民平台。 现象: 律师进驻社区备受欢迎 律
  

       近年来,全区共有430家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结对子”活动,为“结对子”单位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律师热衷于公益事业,他们不断地创新法律服务形式,并努力探索和创新更为宽广的惠民平台。


  现象:


  律师进驻社区备受欢迎


  律师进入社区为居民讲授法律常识、解答法律疑问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据广西律师协会统计,近三年来,约有3万人次律师参与义务法律咨询活动,为社会提供免费法律讲座(培训)逾千场(次),一些社区已经尝到了“甜头”。


  南宁市秀山社区主任杜明礼多年来从事社区工作,他深切感受到了法律知识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变化。杜明礼记得,早些年,有些青年男女不登记、不体检,摆几桌酒就认为是夫妻了,“婚”后的生活和孩子户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有律师义务为社区居民讲解法律常识后,不少居民了解到《婚姻法》可以切实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夫妻之间发生纠纷也不再盲目处理,而是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


  “法律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杜明礼滔滔不绝地说,“除了宏观上的法律引导,居民还感觉到了法律与他们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杜明礼介绍说,很多年纪偏大的人对社会保险等不了解,常常连实实在在的权利都放弃了,在律师的提示下,不少老人发现自己可以多领5%的退休金。


  早报网网友“阿钟”是一名社区服务志愿者,在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中,他发现居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下岗职工比较集中的社区,居民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都不了解。于是,“阿钟”主动联系热心律师进社区服务,律师的贴心法律服务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但偶尔一次的法律进社区并不能解决居民的诸多疑问,凌先生从事社区工作多年,他认为,社区居民更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法律帮助,因此,他觉得“结对子”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不少社区居民更是希望律师长期担任社区法律顾问,能更加贴心地帮助他们。


  在南宁市,律师贴心服务走进150余个社区、村委会,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等服务。据了解,在贴心维权服务领域中,律师曾多次获全国性的表彰,如2010年3月,全国妇联授予广西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今年8月,全国总工会授予自治区总工会职工律师团“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示范单位”称号。


  探索:


  服务模式不断改进


  记者了解到,在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结对子之前,就有不少律师已经钻进社区了。面对居民的种种疑问,他们体会到居民虽然有了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了解和应用还远远不够。所以,除最基本的摆摊为居民解答法律疑惑外,律师们同时在思考,如何做才能让居民极大程度地了解和应用法律。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广西分所律师刘明星多年来坚持从事公益法律服务。他发现,在一个特定社区,来咨询的问题趋于相同,比如城中村的居民对邻里纠纷、债务问题、婚姻财产等问题咨询较多,而农民工偏重于交通事故问题,高校集中区则偏重于公司经营及劳动合同等问题……考虑到摆摊的方式受益群体小,刘律师开始探索新的方式,比如法律讲座、法律课堂等。一堂课集中讲一类问题,并安排居民互动。长期坚持下来,他发现采取这一方式为社区居民解决法律问题的效果非常不错。


  在城市,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庞大群体,同时也是法律意识较为欠缺的人群。为此,刘律师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他发现这类人群很少主动办理居住证。据了解,办此证程序并不复杂,但进城务工人员却忽视了办理此证的重要性。鉴于此,刘律师专门为进城务工人员作了一场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重要性的讲座。在课堂上,刘律师通过真实的案例,阐述了在我国是否拥有居住证可产生同命不同价的现实法律结果:如果遇到车祸导致死亡,农村户口的居民可以获得约十多万元的赔偿,而城镇户口的居民可以获得四五十万元的赔偿。一场讲座过后,不少进城务工人员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加以维护,办理居住证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


  对此,刘律师说:“法律的应用不光是在发生纠纷之后,防患于未然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举措:


  双管齐下确保服务有点有面


  对于“结对子”活动,不少律师事务所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记者调查了数十家律师事务所后,发现不少律师事务所正在制定社区法律服务改进计划。从他们的计划中,记者了解到,这次“结对子”活动将更加注重点面结合,律师们不光到社会摆摊,还在社区挂牌,建立社区法律顾问室,以便居民可以与律师点对点、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对于一些困难群体,部分律师也会酌情给予相应的法律援助。另外,考虑到一些社区对某类法律问题比较集中,还打算探索性开展法律讲座,便于居民通过生动的法律课堂学习法律常识,更直接地与律师互动。


  广西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4年,多次为残疾人解决纠纷,挽回损失。这次,在谈起律师进社区当法律顾问时,该所律师廖盛峰表示,考虑到特殊群体的现实困难,律师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廖律师在谈起帮助残疾人时,让他感受最深的是,由于有些残疾人本身沟通存在困难,一些部门也不太积极配合,如果由残疾人自身搜集材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律师主动介入提供帮助,便能够帮助残疾人这一群体平等地享受法律保护,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廖律师提到,之前他们律师事务所有一个援助对象何某,是一名听力残疾人,在南宁市某公司工作8年,每月基本工资350元。后来,公司以生产任务不足为由,解除与何某的劳动关系,且拒绝做出任何补偿。何某的援助律师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代其向南宁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低于当年南宁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及经济补偿金,并双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但经过仲裁庭审议,仅支持普通的补偿金,不支持双倍补偿,对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及补偿金,不予支持。援助律师感到仲裁结果未能切实维护何某的合法权益,遂代其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律师反复沟通协调,公司愿意一次性支付何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1390元,切实地维护了何某的合法权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