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春秋,月圆月半60次,日出日落1800余天。
5年来,从重大警务、勤务活动指挥调度,到重大事故、灾难救援;从春运道路交通调度,到异常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防范应对;从“追逃”、“打拐”等专项行动,到热忱回应群众的一次次求助……每当危难发生之时,我们都可以看到公安部指挥中心的身影。
5年来,作为上通下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信息中枢,辅助部领导指挥处置重大紧急突发事件的协调指挥机构,公安部机关的总值班室,国家反恐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平台,公安部指挥中心在一次次重大警情的处置中抒写着忠诚为民的情怀。
5年来,在公安部党委的领导下,全国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在规范化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110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要求。
打造一块为民服务金字招牌
“危难见真情,请拨110。”作为公安部指挥中心的一块金字招牌,110永远是正义的一束光芒,不分昼夜、不论险急,照亮着百姓平安之路。
近年来,这个金字招牌又有了新的发展。
为了顺应国家应急机制的建设发展,减少重复投入、重复建设,2006年,在公安部指挥中心推动下,全国公安机关基本实现了110报警台、火警119报警台、交通事故122报警台 “三台合一”——报警时只要拨打一个电话便可以解决治安、消防、交通三家分管的事情,有效地整合了公安机关的指挥资源,也使110品牌更响,更加深入人心。目前,全国95%以上的地方已实现“三台合一”。
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指挥中心主任程人华介绍,为应对社会治安形势发展,不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公安部指挥中心推出了一系列110服务新机制和新要求,如开通了110外语接警服务,可以接受25种语言报警,提高了涉外警情处置效率;实现了接警后民警城区5分钟、郊区10分钟到达现场;对重大案件、紧急情况,实现急事即办。
为确保每一件报警落到实处,公安部指挥中心推动各地公安机关探索新型勤务指挥模式,建立了110跟踪反馈机制,可以实现在处警指令下达后,110报警服务台从跟踪、监督、反馈机制入手,随时掌握案情进展和处置情况;建立了110警情回访机制,以短信回访、电话回访、微博回访、登门回访等方式听民声、访民意,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创新措施保民平安显威力
2010年11月29日凌晨,家住天津市河西区某小区的女孩小珊在迷迷糊糊之际,突然听到防盗门被打开的声音,紧接着,屋门也有了动静。假装熟睡的小珊从被窝缝隙往外瞧,她发现有两个黑影在房间里翻找东西。
几分钟后,带着“战利品”正打算离开的小偷,没来得及跑出楼道就被民警堵个正着。
原来,小珊拿出手机编了一条报警短信发送到12110短信报警平台,接警民警调动附近巡逻警力迅速前往处置,成功抓住了小偷。
“考虑到聋哑人等特殊人群或当人们遇到突发险情、目睹违法犯罪发生或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无法通过拨打110报警,全国公安机关设置了12110短信报警号码。12110短信报警是110电话报警的有益补充。”程人华介绍。目前,在公安部指挥中心的推动下,各地公安机关正积极行动,会同电信等部门大力推进短信报警平台建设。
“服务更为人性化、更贴近百姓多种需要”是公安部指挥中心孜孜追求的目标。为此,各地公安机关指挥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了警务创新。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路灯杆报警定位模式,给全市主要街道的路灯杆上了“身份证”,报警人只要说出路灯杆编号,接警人员就可以在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进行准确定位并指令最近的警力接处警。中山市公安局推出了110视频报警系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推出了3G手机视频报警,使110报警服务中心能够实时可视化观察报警现场情况。在合成战和整体战中发挥明显作用
2008年年初,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南方几个省份交通瘫痪。正值春运,迫切回家的旅客滞留在火车站,人越来越多,最高时接近80万人。
程人华回忆,当时他通过指挥中心视频指挥系统看到广州火车站人山人海,连车站顶棚上都站满了人。程人华意识到“踩踏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公安部指挥中心将这一情况立即上报给部领导,公安部的处置工作迅速展开:由民警组成人墙将火车站广场内的滞留旅客分散隔离,最终将旅客送上了平安回家的列车。
当时,雨雪冰冻导致许多道路封堵。为此,公安部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公安部指挥中心与交管局协调指挥遭受冰冻灾害道路打通工作。公安部指挥中心利用视频指挥系统,配合交警、治安部门跨省组织协调,做好远端控制,加强车辆分流,指挥各警种铲掉路面冰雪,加强交通疏导,最终打通了多条高速公路。
在2008年抗冰雪实战中,公安部指挥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指挥调度机制。现在,一旦因异常恶劣天气出现大面积交通受阻等情况,公安部会启动应急机制。公安部指挥中心会同治安、消防、交通管理等部门加强对遭受影响的地区社会面情况和救援工作的调度协调,通过视频指挥系统要求各级指挥中心迅速行动,同时,部署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在指挥中心协助做好指挥处置工作,指挥本警种履行职责,确保救援指挥工作顺利开展。
如今,上至公安部下到县级公安局,全国3220个公安指挥中心指挥系统被“一贯直通”,20多万个视频图像可随时被调用。公安部指挥中心可以点对点进行直接指挥调度;通过动中通“移动指挥车”、静中通“卫星车和便携式卫星站”,可实现与各地指挥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数据、图像传输,实现对现场的动态指挥。
全国一盘棋、依靠110接处警平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公安部指挥中心协调调度,在合成作战工作运行机制和整体作战格局中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近年来,公安部指挥中心会同相关警种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在“打四黑除四害”、清网、打拐等专项行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执法规范化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110接处警的宗旨是什么?”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安全服务。”
2008年1月10日,第22个110宣传日,在公安部指挥中心进行了一场业务技能基本功考核。为切实加强对全国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及110接处警民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执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公安部指挥中心于2007年年底在全国公安指挥中心系统组织开展了基本功考核。
业务能力过硬、执法规范化是指挥中心一贯的要求。近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110指挥中心掀起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浪潮,“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理念逐渐深入警心。公安部指挥中心推动全国公安指挥中心系统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相继出台了 《110接处警工作规范》《部省市县四级公安指挥中心工作规范》等规范,指挥中心执法流程、执法语言、行为标准和操作细则不断完善。
“要让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内化于民警心中,变成自觉行动。”程人华说:“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效提高了接处警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效能。”